制造星门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并遵循严谨的建造流程。首先需在星系内建立至少3座前哨站,并达成指定等级的基地建设要求。星门必须建造于重力井范围之外,且需足够空旷的空间容纳这一巨型设施。建造前需获取星门蓝图,这是启动工程的核心前提。空间振荡器作为星门核心装置,需通过高能曲率实验解锁技术,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星门的跨星系传输功能。
建造过程中需分阶段投入大量资源,包括金属、晶体和重氢。资源分配需保持弹性比例,建议金属:晶体:重氢=5:3:2的结构储备。建造时间较长,可通过预制模组缩短工期,但需注意NPC防御舰队存在12-24小时的响应延迟。物质传输实验是验证星门功能的关键环节,需完成双向信标定位和大质量物质传输测试。此阶段需特别注意曲率能量频率的校准,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空间通道不稳定。
星门激活后存在72小时战略缓冲期,期间其他玩家无法主动攻击。激活时需选择非敌对势力活跃时段,降低被干扰概率。中立者协议可提供额外保护,但需维持信用评级在B级以上才能获得NPC舰队支援。星门建成后需定期维护,防御体系建议配置2支高速驱逐舰编队和1支战列巡洋舰混编舰队,配合空间站防御平台形成立体防护。
星门的战略价值体现在资源采集特权上,中立区域内的资源采集效率可提升30%-50%。但需优先完成协议任务解锁高级矿区权限。动态阶段目标每48小时刷新,包含资源上缴、舰队部署等任务类型,完成度直接影响协议信用评级。当星系内出现超过3个T4级军事要塞时,星门战略价值将显著降低,应提前72小时启动资源转移程序。
制造星门是技术实力与战略规划的综合考验。从蓝图获取到最终激活,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资源计算和时间把控。成功的星门建设不仅能扩展势力范围,更能为同盟提供持久的战略优势。建造过程中需持续关注星系势力变化,及时调整防御策略,确保这一关键设施的安全运转。